上海最大方艙!華建集團奮戰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應急改造設計紀實
近日,由華建集團上海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設計的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簡稱“新國博”)應急改造項目順利完工,并正式啟用。
戰“疫”,大型改造設計任務打響
華建集團上海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接到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簡稱“新國博”)應急改造設計的緊急通知后,由院黨委牽頭組建設計團隊,首席總建筑師陳國亮領銜,第四總監部副總監竺晨捷任項目經理,抽調醫療院、結構院、機電院技術骨干組成現場設計團隊。
3月25日上午8時30分,陳國亮總師、機電院張偉程院長、項目經理竺晨捷先期抵達現場,對現場進行了簡單踏勘;9時以后,主要技術骨干陸續抵達。設計團隊開始與市重大辦、市衛生局、申康、陸家嘴集團、施工單位等進行了一系列會議,確定了項目改造原則和目標,對新國博中的10個場館進行改造。如此大規模床位的臨時醫院,要實現3月30日部分場館投入使用的目標,同時還要給施工單位留出足夠的進料、施工時間,留給設計方的時間非常有限。
十余小時,圖紙出爐
當天會議,要求設計方在25日深夜、最晚可延到26日凌晨把施工圖完成,以便施工單位在最晚的26日早上可以開始施工。對所有團隊成員來說,這是一場非常大的硬仗。然而,疫情當前,時間就是生命!設計團隊簡短的討論后,在陳國亮總師的指導下,立即投入到了緊張的設計工作中。
短短幾個小時,中午12點,就完成了平面設計;經過各方的確認、修改達成一致,為后續施工圖深化打下了基礎。26日凌晨1時30分,建筑專業完成了提資;凌晨5點,各專業匯總的一期五個場館的施工圖紙全部完成;而后馬不停蹄地與施工單位進行設計交底,實現了26日早上施工的節點目標,為施工贏得了寶貴的時間。而這,從正式開始趕圖到提圖,也就僅僅差不多18個小時。
設計、調整,連軸轉進行
圖紙提交施工單位后,設計師們再次對現場進行了全面、詳細踏勘,并根據踏勘情況對圖紙進行優化調整。26日下午,設計團隊接到新指令,完成另外五個場館的場館設計,又是一場硬仗開啟。徹夜明亮的燈光下,設計團隊緊張著,忙碌著。餓了,嚼巴兩口院里后勤保障部門送過來的干糧充饑;累了,站起來伸下胳膊稍微運動幾下緩解;困了,在簡易的行軍床上瞇上那么一小會,而后又接著“戰斗”……
經過2天不眠不休的設計,27日凌晨,設計人員將第二批施工圖與施工單位進行交底,然后進行設計巡查、優化圖紙,配合現場施工;28日,又是進行現場巡查,查看現場施工情況是否與設計吻合,并在當晚提交給施工單位,連夜進行施工調整,為第二天醫療團隊的入住提供保障;29日晚上,醫療隊進駐現場,設計團隊根據院方意見,持續調整、優化方案,以保證感染者如期入住。
大“硬仗”,大“攻堅”
新國博的“大”體量給工程設計改造帶來了難度……
因為體量大,不像其他場館可能只由一家醫院運營,新國博進駐多個醫療團隊,設計方需要與這些一線直接使用者、不同院方進行溝通,兼顧不同院方使用需求;再加上相關政府部門、施工單位等不同群體,溝通協調工作量非常之大。除了上述巡場檢查、溝通協調量大,大體量場館改造設計、尤其是要在短期內完工,給設計也帶來了較大技術挑戰。
由于場地與商業建筑貼臨,作為設置在城市居民區的應急集中隔離管理場所,除滿足使用上場地內清潔區、限制區、污染區互不交叉并設計合理醫患流線外,還要控制與貼臨公寓樓之間的距離,合理設置場地限制圍欄,保證項目安全性。此外,還需合理排布病人護理檢測單元之間有限的線形空間內增設的臨時病人盥洗廁所,管道與消防車通道,各種要綜合考慮的因素等等。
建筑設計是工程項目建設的靈魂,應急類項目與常規項目推進有著很大不同,尤其是如此大體量的場館應急改造,更考驗設計人員的專業技術積淀,要能夠隨時應變處理現場復雜多變的問題。面對這些難題,在非常緊急的特殊時期,設計人員發揮著自己精湛的專業技術,妥善解決著現場各種問題,按計劃圓滿完成任務,體現出了非凡的設計水準、出色的專業精神!
爭分奪秒,是所有人的努力
30萬方,如此大規模的應急改造項目,離不開院層面的統籌領導。任務下達之時,即由院黨委牽頭,協調組建強有力的項目團隊;設計過程中,院黨委書記、董事長姚軍,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潘琳多次到項目現場看望慰問設計團隊,一起協調解決項目上存在的難題。
“每臨工作現場,必有莊敬之意”!公司首席總建筑師陳國亮剛結束閔行體育中心應急改造項目,就馬不停蹄地趕到這個項目,超強的工作負荷讓平時神采奕奕的陳總略顯疲憊,但他來不及休整,現場巡視,查看場館,與醫院使用方進行細致溝通……陳總忘我、負責的工匠精神深深地影響著現場每一位上海院人,大家都在全情投入、全力以赴。
來源:建筑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