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pkf0p"><ruby id="pkf0p"><menu id="pkf0p"></menu></ruby></track>
    1. <acronym id="pkf0p"><label id="pkf0p"></label></acronym>

      <tr id="pkf0p"><strong id="pkf0p"><listing id="pkf0p"></listing></strong></tr>
    2. <table id="pkf0p"><ruby id="pkf0p"></ruby></table>
      1. <table id="pkf0p"></table>
        • “中國超高層建造第一人”是這樣煉成的

          ——訪“CTBUH2020年Fazlur R.Khan終身成就獎”得主王伍仁


           郝瑩 

           

          微信圖片_20210520151001.png

          王伍仁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CTBUH終身成就獎獲得者、CIOB建造管理杰出獎獲得者、資深英國皇家特許建造師、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首任總工程師

          北京中信大廈(中國尊)開發建造操盤手、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總承包聯合體總經理

           

                   一南一北,在中國兩座最知名的國際化大都市里,分別矗立著一座享譽世界的地標性建筑。一座是黃浦江畔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建成時的世界第一高樓),一座是北緯39度以北全球最高建筑、北京新地標中信大廈(中國尊)。

              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由中國公司擔綱的中國房屋建筑EPC工程總承包項目,曾創造了 9 項世界第一,榮獲世界高層建筑與都市人居學會(CTBUH)2008年度全球最佳高層建筑獎、CTBUH 2018年度第16屆全球高層建筑獎“十年特別獎”、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等獎項;中國尊,則創下了18項世界超高層建筑建造之最、13項中國之最、9項北京之最,榮獲CTBUH 2021年度最佳高層建筑杰出獎。這兩座馳名建筑的“操盤手”是同一個人,他就是“中國超高層建造第一人”王伍仁。

              由于在超高層建造管理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CTBUH將2020年Fazlur R.Khan終身成就獎(以下簡稱“CTBUH終身成就獎”)授予了王伍仁,這也是該獎項首次授予一名華人。50年的職業生涯,如何鑄就了“中國超高層建造第一人”?他對“中國建造”以及未來發展有著怎樣的思考……帶著這些問題,近日,《中國勘察設計》雜志記者采訪王伍仁。

           

          記者:王總,祝賀您榮獲CTBUH2020年Fazlur R.Khan終身成就獎。今年,中國尊也榮獲了CTBUH2021年度最佳高層建筑杰出獎。作為迄今為止第一個榮獲CTBUH終身成就獎的華人和中國尊建設的“操盤手”,這兩項榮譽的獲得,對您意味著什么?

           

          王伍仁:我由衷地感謝CTBUH授予我Fazlur R.Khan終身成就獎。今年,中信大廈(中國尊)也榮獲了CTBUH2021年度最佳高層建筑杰出獎,這是一件非常值得慶賀的喜事。這兩項榮譽的獲得,為我50年的職業生涯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我想,這不僅是國際超高層建筑界對我本人的認可,更是對中國超高層建造和管理水平的褒獎,也是所有為中國尊高品質、高速度、低造價且如期投入使用的建造者的榮耀。

          我要感謝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以下簡稱“中建總公司”)自我1976年大學畢業以來,提供的多類基層施工、海內外多專業工程管理、子公司、駐外機構直至集團總部多平臺、多崗位的培養和歷練,并給予我在上海環球金融中心項目實現中國人第一次掌控建造“世界第一高樓”的機會。

          2011年8月,我從中國建筑股份公司總工程師任上被借調至中信集團。至2019年底,耗用8年多時光,我心無旁騖地完成了職業生涯的“收官之作”——中國尊的建造。這也是我50年職業生涯中耗時最長的一個工程。

          我也要感謝中信集團核心領導的信任和支持,使我得以用業主建設團隊“操盤手”身份,引領200余家參建企業和數以萬計的咨詢師、設計師、工程師和工匠們,運用我50年積淀的知識和技能,實現了用中國同類建筑1.4倍的開發速度,用比10年前建成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更高的品質、更低的平方米造價,創造了18項世界超高層建筑建造之最,刷新了13項中國建造記錄和9項北京城建記錄,在中國首都留下了一幢超高層建筑的經典作品。

           微信圖片_20210520151013.png

           上海環球金融中心                  中信大廈(中國尊)

           

          記者:正是因為您在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和中國尊建設管理中展現出的高超的建造管理能力,使您擁有了“中國超高層建造第一人”的美譽。但據了解,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投標時,標書中的項目經理并不是您,而是業主方專門指定由您擔任總承包聯合體項目總經理,為什么?

           

          王伍仁: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投標書里的項目經理確實不是我。當時,我是中建總公司的市場部總經理,是投標的組織者。在我陪同中建總公司董事長孫文杰與業主方的談判中,對方了解到我是中國第一批海外工程總承包項目的參與者,從機電設備安裝隊長起步,在海外擔任過大型總承包項目的負責人。通過交流,業主還了解到我對工程項目管理具有國際視野、熟悉FIDIC條款、不僅懂技術還懂項目管理、英文功底也好,并對“服務貿易”有著準確的理解,因此,他們主動提出要求我擔任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總承包項目聯合體的總經理。

           

          記者:上海環球金融中心中標后,大家都認為會發生巨額虧損,但后來為什么不僅沒有虧損還獲得了較高的利潤?

           

          王伍仁: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投標額為11.3億元人民幣,以中建總公司為牽頭方的聯合體以施工總承包身份中標,中標額為10億元人民幣。但歷經3個多月的合同談判后,上海環球金融中心變成了中國第一個由中國建筑公司以總承包商身份承建的房屋建筑EPC工程總承包項目。改為工程總承包模式后的簽約額達47.3億元人民幣,工程最終決算額為52億元人民幣。

          由于業主把30多億元人民幣的指定分包商,都交給了總承包商來管理,僅總承包管理費就增加了1億多元。采用工程總承包管理模式后,我們緊緊抓住設計優化和同性能替代等環節和措施,大幅降低了工程的造價。另外,我們還通過縮短工期,獲得了業主1億多元的“工程進度節點獎”。上海環球金融中心項目不僅專業分包都獲得了合理利潤,我們的總承包管理費也獲得了不少結余。

          微信圖片_20210520151024.jpg 

          圖1:上海全球金融中心頂部達到設計高度,成為當時世界第一高樓時,王伍仁(后排左二)與住建部原副部長、時任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易軍(后排左三)等在施工現場留影。

          圖2:2008年6月20日,王伍仁(右)接收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業主總經理吉村明郎(左)授予的工程移交證書。

          圖3:上海環球金融中心超越上海金茂大廈,成為上海第一高樓時,王伍仁在施工現場的留影。

           

          記者:您是中國最早接觸到EPC工程總承包的人員之一,上世紀80年代,您就參與了中國第一個海外EPC工程總承包項目伊拉克凱菲爾·西納菲亞項目的建設。據說,您是在該項目開工一年后,才被臨時抽調派往伊拉克的。當時是一個怎樣的情況?

           

          王伍仁:1983年,中建總公司在伊拉克簽署了中國建筑公司在海外的第一個EPC工程總承包項目——凱菲爾·西納菲亞項目,也就是大家俗稱的“四壩項目”。該項目合同包含了在幼發拉底河上建造4座攔河壩,合同額達1.7億美元。四個大壩中,最復雜的工程是除了7孔攔河大壩的弧形閘門及設備外,還擁有4個低水頭燈泡式發電機組的水電站設備、一座現代化船閘設備的安裝。工程中標后,中建總公司因缺乏類似工程施工經驗,計劃將這個“難題”分包給國內專業的水電設備安裝公司來承建。但是,這家公司的要價遠高于我們的中標價,這令公司領導非常痛苦。一個偶然的機會,領導得知我在國內曾經負責過水電站設備安裝工程,于是,一紙調令就把我抽調到了伊拉克,并由我主持了該工程的機電設備安裝及調試,以及后期的商務等工作。


          記者:有人說:歷史之所以跌宕起伏,就是在恰當的時候,總會有絕妙的安排。據說,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最大的海外工程總承包項目曾面臨高額的誤期罰款風險,當時您臨危受命被派往該項目工作,結果如何?

           

          王伍仁:1985年,中建總公司與伊拉克灌溉部簽署了新辛迪亞壩工程總承包合同(簡稱“新辛迪亞項目”),這是當時中國公司在海外承攬的規模最大、最復雜的工程總承包項目。由于當時對EPC工程總承包中的風險,尤其是總承包商對施工圖設計管理缺乏管理能力和經驗,導致由國際著名設計事務所(分包)按照總承包商領導要求完成的施工圖,預算額超出合同價近100%,工程不得不中途停工重新進行施工圖設計,調低工程的總造價。停工10個月后設計調整完成,業主方根據FIDIC合同條款,認定工期延期(重新進行施工圖設計)的責任應由總承包商承擔,不同意總承包商的工程延期請求,而且合同約定,工程延誤每天罰款13.6萬美元的處罰條款不變。

          無論是業主方、業主咨詢團隊、分包商、供應商,還是總包的項目管理團隊都認為這個罰款將無法避免,且認為該工程的合同工期將至少延期半年以上。在如此嚴峻的情況下,中建總公司的老領導馮舜華先生在未與我本人商量的情況下,在中國駐伊大使館召開的干部會上突然宣布,由我擔任新辛迪亞項目的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委派我去承擔這個項目的“搶險”任務。

          為了中國人的形象、為了中國公司的口碑、為了履行合同約定、為了企業的利益,面對這個突如其來的困境,我沒有選擇退縮,而選擇了“豁出去”。通過率領這個項目10多個國家的專業分包商和4000多名中國工程師及工人日夜兼程,我們用剩余的12個月完成了接近20個月的工程量。在合同約定的那一天,我們拿到了工程的“初步接收證書”,艱難地避免了2000多萬美元的工程誤期罰款。新辛迪亞項目的如期交付使用,不僅得到了伊拉克政府和業主方的高度贊揚,還得到了所有參建分包商的贊譽。


          記者:中國第一本介紹EPC工程總承包管理的書籍——《EPC工程總承包管理》是您編撰出版的。10多年前,EPC工程總承包遠沒有現在這樣“火熱”,為什么那時您就想到編寫出版EPC工程總承包管理方面的書籍呢?

           

          王伍仁:我是上世紀80年代中國第一批走出國門,采用工程總承包參與國際建筑市場競爭的工程師,為了掌握這種管理模式,我們曾經付出過高昂的“學費”。在主持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建造和運維的6年時間里,我清晰地看到,這個項目如果按照業主招標的初始條件(施工總承包),而不采用EPC工程總承包管理模式,巨額虧損是無法避免的。正是因為改用了EPC總承包管理模式,我們實現了扭虧為盈。所以,我想這種國際上成功的工程建設管理模式,必將會在中國逐漸展開,而我作為中國房屋建造領域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我有責任把這種管理模式介紹給大家,以便中國的建筑公司盡快了解和掌握EPC工程總承包管理模式。同時,我也認為學習、掌握工程總承包管理的技能,也是中國建筑公司承攬BT、BOT、PPP項目的基礎,更是走出國門前的必修課。

          沒想到的是,近年來,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推進和建筑業轉型升級的需要,EPC工程總承包成為了行業關注的熱點,而我的這本書問世13年來廣受讀者歡迎,截至2020年底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已加印了20次。


          記者:我看過您組織編撰的中國建造系列叢書之四——《中信大廈建造紀實》,內容翔實、豐富,展示的建造技術和工程管理方法具有非常高的指導、借鑒意義。從上海環球金融中心項目竣工,您就開始組織撰寫第一本中國建造系列叢書,迄今為止已出版到第四本。寫書是件很辛苦的事兒,您是怎樣想到要出版這樣一套“大部頭”系列叢書的?今后,中國建造系列叢書是否還有繼續出版的計劃?

           

          王伍仁: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的建造管理水平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中國的建筑公司甚至被世人戲稱為“基建狂魔”。

          我認為,應該有人來系統地收集和梳理中國當代優秀的建造技術和工程管理方法,讓這些技術與管理方法“造?!备嗥髽I,共同推動“中國建造”實現高質量發展。所以,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建成后,在工程保修期間我組織編撰了三本中國建造系列叢書。叢書之一《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工程總承包管理》系統地介紹了我們在上海環球金融中心這個當時“世界第一高樓”項目管理中的一些具體運作舉措。由于出版社未能及時加印,這本書的二手價現在已經被炒到了出版價的5–10倍;系列叢書之二則介紹了當時世界第一高樓的建造過程,以及建造中所收獲的成果;系列叢書之三是從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建設中編制的600多個施工方案中篩選出39個重要的施工方案,整理后出版。2018年,中國尊竣工后,我組織相關單位和人員用了半年的時間來收集整理相關資料,將中國尊建造中的設計管理、采購管理、工程進度管理、品質管理和造價管理,乃至大廈的運維籌備等資料匯集整理編撰成《中信大廈建造紀實》。這本書,應該是一次超高層建造管理的系統化總結,一出版就被搶購一空。

          縱觀中國的建筑圖書市場,在房屋建造領域,我覺得還缺少一本系統介紹機電設備安裝工程及建造管理方面的專著,所以,我計劃繼續收集、整理這方面的資料。當然,這本書的編撰是有難度的,因為機電設備的技術更新和材料的發展、變化非???,所以編寫這本書的難度也將是前所未有的。不過,我有信心,畢竟我已經完成了四冊中國建造系列叢書的編寫,推動中國和世界超高層建造的發展、推動中國建筑業的發展是我終身奮斗的目標和責任。

           微信圖片_20210520151037.png

          王伍仁的專著及主編的中國建造系列叢書

           

          記者:從1983年中國第一個海外EPC工程總承包項目伊拉克凱菲爾·西納菲亞項目,到上世紀80年代中國公司在海外承攬的規模最大、技術最復雜的新辛迪亞壩工程;從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到中國尊,每一次您都是以“救火隊員”的身份出現,但每次最終都能夠得以“完美”收官。您認為,您每一次都能取得成功的共性原因是什么?

           

          王伍仁:出現險情時,上級領導能夠想到你,是對你以往工作態度和能力的肯定。去“救火”肯定會遇到風險,要想化解風險,就會迫使你千方百計、窮盡所有方法學習、尋找化解風險的手段或途徑,而化解風險的過程恰好是一個人快速成長的過程,因為險境會激發出人的潛能。至于每一次都能夠取得成功的原因,我想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平時就要根據企業、行業發展需要,不斷開拓視野、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做好知識儲備。例如,躍層電梯技術(全球化解超高層建筑施工垂直運力瓶頸難題的最新手段)是我參加國際會議時發現的,在中國尊招標時我結合中國國情,給施工單位創造了不增加其施工成本的條件,推動他們不僅成功地采用了這項新技術,還使這項技術的運用高度刷新了世界紀錄。

          二是“搶險”有機會獲得更好的資源,可以加速自己的成長。出現“臨危受命”情況時,上級一定會為你提供更多、更好的資源(或授權),他們的支持會提高你攻克難關的成功率。而每一次攻堅的過程也是自己能力快速提升的歷程。

          三是救險就要敢于面對風險。在我50年的職業生涯里,一旦受命,我會不顧一切風險和個人得失,全力以赴。許多人都以為我總是十分順利地完成“救險”任務,其實不然,為了搶工期我曾經兩次差些丟掉自己的性命(一次在國內、一次在國外)。

          四是救險就要有將身家性命置之度外的勇氣。為了搶救已經被“私有化”的公司資產,我曾經遠赴法國巴黎,叛逃者的誣告使我還沒走出飛機艙門就被法國警察扣留,甚至面對叛逃者舉起的菜刀,我也堅持采用合法手段,從他們手里奪回千萬法郎計數的國有資產。

          五是只有打破傳統思維和習慣的束縛,才能開通創新之路。創新是一個行業乃至民族、國家發展的加速器。中國尊創新的臨永結合消防自救體系,是我總結國內外超高層建筑火災救援屢屢失敗的慘痛教訓提出來的,但是起初都因設計院、總承包單位以“無先例,無經驗”而擱淺,我只好走迂回路線,先組織消防專業分包商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方案,然后倒推設計院和總包方進行協同。這項創新已經得到國家和全球同行的認可和贊揚。

          六是擺正技術與管理(商務)的關系。只有單一的技術或單一的管理能力都不行,不管是搞好企業還是項目管理,都不能放松對新技術的追蹤與把控以及管理理念的學習,除了擁有復合的專業技能、良好的溝通(組織)能力外,還要有優質資源的尋找及篩選能力才可能把控好大型或特大型工程的建造。

           

          微信圖片_20210520151046.jpg

          2014年4月10日,王伍仁(前排左三)代表中國尊業主方與設計聯合體簽約

          微信圖片_20210520151052.jpg

          王伍仁(前排左一)在中國尊地下設備層查驗

          微信圖片_20210520151059.jpg

          王伍仁解讀中國尊建造秘訣

           

          記者:在完成了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和中國尊兩座享譽世界的建筑后,目前您又出任了“濟南尊”建設的總顧問,繼續在超高層建造領域綻放光彩。請問,在工程建設領域奮斗了50年的您,對工程建設行業的“后來者”有著怎樣的寄語?

           

          王伍仁:在50年的職業生涯里,我遇到了中國持續推行鄧小平同志的“改革、開放”國策,搭上了這40年的高速發展快車,這是我此生最大的幸運。超高層建造可以稱為房屋建造行業皇冠上的明珠,而我受中建總公司和中信集團委托,耗費16年時光,分別以工程總承包商和開發商超高層建設項目負責人的角色心無旁騖地采摘這兩顆“明珠”。期間,盡管經歷了無數的困難,承受了難以描述的壓力或阻力,創新的艱辛也是難以細訴的,但我們在超高層建造領域的技術和管理能力得到了業界的公認,我覺得一切付出或委屈都是值得的。

          我希望,工程建設行業的后來者們能夠把自己的實踐經驗及時進行總結歸納、編輯出版,給后來者充當超越自己的“人梯”。我更希望,中國工程建設者們能搭乘中國“走出去”的快車,充分利用“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有利條件,在推行的工程總承包管理方面邁出更快、更堅實的步伐?!爸袊ㄔ臁辈粌H要在建筑體量上成為世界第一,在建造速度、品質標準、造價控制以及工程管理等方面,也要成為國際工程建造的領先者。

          微信圖片_20210520151119.jpg

          王伍仁(前排正中)和濟南尊開發建造團隊的合影

           



          采訪后記: 

          “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辈稍L完王伍仁,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冰心的這句話。那自信淡然的笑容、強大的氣場,以及世人看到的“鮮花與掌聲”,都是一點一滴的血汗澆灌而成,而它們的背后隱藏著的是一個不甘平庸、追求完美、奮斗永遠在路上的靈魂。

           

          從基層建筑公司的一名技術員,到中國建筑股份公司的總工程師;從中國第一個海外EPC工程總承包項目的機電設備安裝隊長,到上世紀80年代中國最大的海外工程總承包項目的技術總負責人;從執掌第一個由中國公司擔綱的中國房屋建筑EPC工程總承包項目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到北京新地標中國尊;從專業承包商,到施工總承包商;從EPC工程總承包商,到業主建設團隊“操盤手”;從“中國超高層建造第一人”,到CTBUH終身成就獎得主……每一個身份的變化,都是王伍仁不斷儲備知識、積蓄能量、勇于創新、攻堅克難的結果,期間遭遇的困難挫折、承受的壓力阻力以及創新的艱辛不易,在本文有限的篇幅中無法一一細述。

           

          “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0年職業生涯的艱苦歷練、不懈拼搏,不僅成就了今天的“中國超高層建造第一人”,也使他站在了世界超高層建筑建造之巔,成為第一個榮獲CTBUH終身成就獎的華人。在完成了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和中國尊兩座享譽世界的建筑后,年近70的王伍仁再次“出山”,擔任“濟南尊”建設的總顧問,并在國內多個超高層建筑建造中進行技術指導。與此同時,他還活躍在EPC工程總承包管理的推廣教學中,希望能夠把自己50年職業生涯積累的經驗和教訓分享給后來者,為他們充當超越自己的“人梯”,為推動“中國建造”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向王伍仁,也向那些和他一樣,為推動“中國建造”登上“世界之巔”而不懈努力的中國工程建設者們致敬!

          (本文照片由王伍仁提供)


          供稿:《中國勘察設計》雜志

        国产vps私人片
        <track id="pkf0p"><ruby id="pkf0p"><menu id="pkf0p"></menu></ruby></track>
        1. <acronym id="pkf0p"><label id="pkf0p"></label></acronym>

          <tr id="pkf0p"><strong id="pkf0p"><listing id="pkf0p"></listing></strong></tr>
        2. <table id="pkf0p"><ruby id="pkf0p"></ruby></table>
          1. <table id="pkf0p"></table>